晋中市召开特色产业扶贫观摩推进会产业扶贫
为了落实省政府在长治召开的全省产业扶贫到村到户推进会议精神,我市于6月7-9日,在榆社、左权、和顺、昔阳四个贫困县召开全市特色产业扶贫观摩推进会,任忠副市长参加了会议。参加会议的还有市级特色产业扶贫领导组成员单位负责人;具有脱贫任务的9县分管产业扶贫工作的副县长、特色产业扶贫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共计10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。
在6月7—8日的观摩会上,先后观摩了榆社、左权、和顺、昔阳四个县20多个产业扶贫典型,并做了经验交流。通过观摩涌现出一些典型的扶贫模式,如榆社同宇田园综合体项目就是典型的“公司+农户”模式,通过林农一体化、电子商务平台、文化旅游项目,带动贫困户1500户、增收7646万元,真正实现了农企共建、互惠双赢。左权县创造出的“土地整理、水利工程、造林绿化”三支工队助力脱贫攻坚的做法,很值得借鉴推广,示范点白堠山村水源涵养林工程,就是由中标的15家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带领贫困人员实施的,仅治理一项带动217户、610个贫困人口人均增收5700元。昔阳县全面铺开35座分布式村级电站建设,概算投资8000万元,总容量9700千瓦,涉及8个乡镇,覆盖97个贫困村,惠及1935户贫困户。另外,我们在观摩的同时,还在每个贫困县随机抽查一个贫困村,三个贫困户就产业扶贫、“五有”目标推进进行了走访,效果还算不错。
在6月9日的推进会上,首先由市扶贫办副主任李敬忠通报了全市“五有”目标推进情况,并传达了在长治召开的全省产业扶贫到村到户推进会议精神。到目前为止我市已有73%的贫困村实现了“五有”目标。
市农委主任赵向平就下一步“五有”工作推进情况进行了安排部署,他指出:龙头企业带动仍是“五有”建设的短板;新型经营主体的强化是推进产业扶贫工作的薄弱环节;贫困人口观念守旧,不敢闯、怕风险仍是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。下一步要加快带动企业与贫困村对接进度;加快贫困村合作社的组建、引进;加快产业扶贫项目的到村到户;加快培训进度,确保技能掌握等方面出真格,下功夫。同时要求我市“一村一品一主体”工作要在八月底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村全覆盖。
会上任忠副市长就特色产业扶贫工作强调:目前已是六月,时间过半,要求各县、各牵头单位进一步检点产业扶贫、“一村一品一主体”及“8311”工程目标任务,将各项目标任务压实,县、乡政府要负起特色产业扶贫的主体责任,积极争取项目资金,推进“五有”目标的实现,八月底前贫困村实现“五有”全覆盖,年底要实现贫困户均增收3000元的目标。在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上,既要重视本土龙头企业与贫困村的对接,又要加强召商引资力度,吸引更多外地企业投入我市的产业扶贫工作中,以弥补我市龙头企业相对薄弱的短板。在南猪北养项目上,要注重环境治理,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情况下,谨慎引入。在光伏扶贫上,条件成熟的地区一定要在6月30日前完成并网工作。在金融扶贫上目前榆社用于产业扶贫资金已突破1个亿,希望其他各县要加大金融扶贫的力度与进度。最后,他强调今年昔阳县要整县脱贫摘帽,昔阳一定要将各项工作做到前面,为我市其他各县的脱贫摘帽开好头、探索好经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