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阳县:核桃产业撬动富民支点产业扶贫
中阳县总人口15.6万人,其中农业人口10.1万人, 是全省36个国定贫困县之一。多年来,在市委、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,中阳历届县委、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,坚持生态立县、核桃富民战略,咬定目标,久久为功,在全省率先实现了经济林、生态林“两个基本覆盖”。建成20万亩优质核桃基地,农民人均达到2亩,覆盖65%农民,贫困人口人均2.4亩。2012年起,核桃产业发展的重点全面转向管护,实现了栽得上、管得好、见效快。主要做法是:
一、中阳县坚持向管护要效益,确保20万亩优质核桃真正成为10万农民的摇钱树
核桃具有投入相对小、回报周期长的特点。历届县委、县政府领导着眼农民增收,因地制宜,不断推进。在发展初期,坚持新栽与补植补造同步推进,确保了成活率。针对林业部门技术力量薄弱管不过来,农民外出务工“挣现钱”没人管、不愿管等问题,牢固树立向管护要效益的工作思路,始终坚持政府引导、政策扶持、干部带头落实,探索出了示范引导、园区带动、立体种植、综合治理等成功做法,经济效益逐年增加。
二、中阳县多措并举,以核桃产业撬动富民支点
1、专业机构、专门队伍,解决好谁来管理的问题
搞好专业技术服务是确保核桃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。为了加强技术力量,中阳县设立了正科建制的经济林服务中心。通过吕梁农校委托培训、田间地头手把手培训、农村科技讲堂培训等方式,累计培训农民5万人次,培养了500余名农民专业技术人才。基本保证了每村都有一支技术队伍,每户家庭有1人掌握基础技术。
2、多方筹资、保证投入,解决好有钱办事的问题
资金是做好一切工作的硬支撑。中阳县资金投入渠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:一是县财政在自筹资金的基础上,进一步整合发改、林业、扶贫、水利等部门资金,专项用于核桃产业,确保政府每年用于核桃产业的资金不少于1000万元。二是结合脱贫攻坚,动员企业、机关包联共建,要求帮扶重点放在核桃产业的培育上。中钢公司先后投入500余万元,帮助宁乡镇阳坡塔村打旱井、建蓄水池、硬化田间道路,建成了远近闻名的千亩优质核桃示范园;下枣林乡厚通养殖公司投入120多万元,帮助下枣林村发展优质核桃1800亩、修建田间路7公里。三是乡村自筹。组织农民投工投劳的基础上,从2014年起,推开政策性核桃商业保险,保费由财政补贴三分之二、农民自筹三分之一,保证了农民灾年减产不减收。
3、示范带动,科学推进,解决好怎么管理的问题
开展核桃示范园创建活动,有利于集聚要素,调动农民积极性,实现规模效应和示范效应。按照规模、树龄等科学分类,规划建设优质核桃示范园,全面推广规范化、标准化、专业化管理。凡纳入示范园管理的核桃,由县经济林服务中心组织技术人员,按照“乡不漏村、村不漏户、户不漏树”的要求,进行地毯式整形修剪;同时,由各乡镇与村委、核桃种植户签订管护责任书,引导农户进行深耕、整坑、扩穴、涂白等常规管护。全县形成了暖泉镇上垣村,武家庄镇南曲村,下枣林乡下枣林,金罗镇付家焉、熊熊山村,宁乡镇阳坡塔等一批丰产示范园,建成省、市、县三级核桃示范园30多个。2016年,中阳县还铺开下枣林村水肥一体灌溉试点;铺开暖泉镇上垣村富硒核桃试点,每斤售价达到普通核桃的1.5倍。在示范园的示范引领下,全县核桃管理水平大幅提升。
4、配套建设、创优环境,解决好管理条件差的问题
中阳县立地条件差、十年九旱,交通、水源是制约核桃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。为此,按照政府主导、资金整合的原则,加大示范园区旱井、蓄水池、园区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力度。近年来,累计投入资金2.5亿元,硬化核桃田间道路1000公里,配套旱井3000眼,同时,整合发改、扶贫、林业等部门资金,用于田间通道绿化和荒山荒坡生态建设,实现了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,为核桃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。
5、立体发展、提升效益,解决好农民管护积极性的问题
核桃林地适当间作,既可以促进其生长,又能有效利用土地资源。为此,结合实际,出台激励政策,引导扶持农民在核桃林地套种豆类、薯类、中药材等低秆作物,使田间管理与核桃管护同步进行。对农民在核桃林地套种低秆作物、购买林果农机具的,除享受国家惠农补贴外,县财政筹资再给予50%的累加补贴,进一步调动了农民管理管护的积极性。今年,中阳县还将在暖泉镇试点核桃林下养殖,探索核桃增效,农民增收的渠道。
6、总结规律、科学组织,解决好核桃采收的问题
根据中阳县气候和多年来的采摘经验,县委政府提出实施核桃“饱满工程”,确定白露节后十天为核桃采收期,核桃果完全成熟后方可采收。各乡镇通过印发《公告》、广播车巡回宣讲、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广泛宣传,采取签订责任状、成立巡逻队、配置“一村一干一警”等手段推动落实。同时,切实加大打击处罚力度,对于偷盗,提早采摘、收购等行为,依法及时予以严厉处罚,既保证了核桃的品质,又提高了产量。
7、创新思路,延伸链条,解决核桃转化增值问题
随着核桃产量的增加,延伸核桃产业链条,拓宽销售渠道,寻求更大的利益广大农民的心愿。目前,全县有核桃龙头加工企业2户;合作社19个,脱皮、烘干、加工等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120余家;产品从最初的礼品核桃、烤核桃到现在的枣夹核桃、核桃露、核桃油等系列产品,规模越做越大,效益越来越好。充分利用电商平台,打开核桃市场,拓宽销售渠道,提升了知名度。针对核桃价格下滑的情况,2017年,中阳县将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,综合采取高接换优、施用富硒肥料、推广水肥灌溉等措施,采用防冻、防旱技术,引进低温微冻保鲜项目,发展富硒核桃3万亩,做到”人无我有,人有我优”,继续扶持核桃产品初加工、深加工,开发功能食品,打造“三晋富硒第一县”。目前,全县20万亩优质核桃,挂果面积15万亩(初果期8万亩,盛果期7万亩),产量达600万公斤,产值1.02亿元,全县农民人均核桃收入1000元,核桃产业真正成为全县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、支柱产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