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稿热线:0351-4885129 | 投稿邮箱:sxxncw@163.com

赵建功,独往独来为之道文化艺术

发布时间:2023-02-09 09:23:48  作者:  来源:本站原创  浏览次数:9

  1985年8月,我大学刚毕业入职语文报社,被安排在新成立的《中学生文学》编辑部。赵建功就是这份后来名满天下的杂志主编。他中等身材,留着一撮小胡子,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双透过薄薄镜片炯炯有神的眼睛。
  赵建功工作作风扎实,为人耿直,有很强的文学鉴赏能力——他在大学期间就在文学期刊《汾水》(《山西文学》前身)杂志发表文学评论,并参与几份校刊校报的编辑撰稿工作。我负责《中学生文学》小说部分的组稿编辑工作,他手把手带我。我每次编好一篇稿子后交给他审,他都会提出很多修改意见。印象最深的是,来自福建漳州的中学生作者何葆国,寄来了一个中篇小说《十八岁的烦恼》。作品描写了中学校园里存在的现实问题——中学生的情感困惑,非常精彩。我推荐给赵建功,也想让他激动一下。做过编辑的人都有共同的感受,发现好稿子比自己写出好稿子还亢奋。赵建功坐在办公桌前认真看稿,我站在旁边认真看他。他表情不断地发生变化,时而竖眉,时而展颜,更多的是沉思。末了,合上稿子把眼睛盯在篇名上,自言自语道,小说很好,可是篇名太直白了,描写的是中学生烦恼,这个不假,为什么不逆向思维、正话反说呢?然后大笔一挥,把标题改成了《十八岁没有烦恼》。何葆国因为这部中篇小说而暴得大名,后来被保送进了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。
  赵建功一手漂亮的钢笔字引起了我的注意。他喜欢给作者写信,稿子被采用了,他写信表示祝贺;稿子没用但是有修改价值,他写信提出修改意见;稿子质量差但是个可造之才,他写信鼓励坚持下去必有所成。反正,他总是在不断写信。我感觉他纯粹是为了展示自己的钢笔书法而乐此不疲。他的钢笔书法厉害,行书中带有草书笔意,行云流水,一气呵成,真是一种美的享受。后来我发现,报社不管搞什么活动,只要涉及到书写内容,比如获奖证书啦,工作证啦,年终春联等代表报社形象的书写,都是由赵建功独家包揽,别人只能仰慕。最有代表性的一次,是给武汉大学校长刘道玉写信,推荐我们《中学生文学》的小作者邱华栋。邱华栋当时在新疆昌吉上高中,诗歌、小说写得好,尤其是小说,豪迈、苍凉、辽远,极富高原特色,非常棒。我们给他发了不少作品,反响很大,甚得中学生欢迎。当时,许多名牌大学纷纷推出特长生免试录取的政策,只要有一技之长,便有机会被破格录取。编辑部研究决定,给武汉大学刘道玉校长写推荐信,郑重推荐邱华栋同学。赵建功的书法派上了用场,这次他不用钢笔,而是用毛笔在特制的信笺上从上至下、由右向左书写,古意绵绵,满纸云烟。这封推荐信无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,刘道玉先生给赵建功回信,还以为他是一位老先生(其实当时赵建功才三十出头)。当年,邱华栋被成功免试,破格录取到武汉大学中文系。
  那时候,无论办公条件,还是住宿条件都很有限。办公室十几平方米俩人,除了办公桌,其余地方全是稿件。住宿条件更差,我刚毕业住集体宿舍,结了婚的赵建功也只能住筒子楼的单间。后来,他搬进了一号宿舍楼,这是学校盖得最早的一批房子,极其简陋老旧,还好,至少有了写字的地方。赵建功好客,经常邀请我们到他的住处吃饭、喝酒。他还是个美食家,会吃也会做。我记得他还教我如何用高压锅炖排骨,姜、葱、蒜、大料必须有,盐、老抽就不说了,还要放一盅酒,这个方法我沿用至今。他的书法也称得上废纸三千,堆得一摞一摞的,只要你喜欢可以随便拿,有心机的人一卷一卷地拿走。自己愚钝,如今想来,悔不当初。
  1987年下半年,我搞到一间单身宿舍,准备结婚,赵建功听闻后大喜,欣然命笔,给我写了一条横幅,内容是唐人刘昚虚的《阙题》:“道由白云尽,春与青溪长。时有落花至,远随流水香。闲门向山路,深柳读书堂。幽映每白日,清辉照衣裳。”这幅书法作品给我简陋的婚房增加了文气和暖意。至今,这幅作品依然被我所珍藏。
  如今,在保德县著名的民营企业——兴保铁路集团,许多重要场所悬挂有大小不同、字体各异的书法作品,产业园区和果园的门楼上镌刻有汉白玉书法楹联,广场上还矗立着三米高六米长的大理石书法勒石,这些作品均出自一人之手,就是赵建功先生。这些雄浑大气、雍穆高雅的书法作品,无疑给企业增添了文化含量。这样的殊荣比获一项大奖还要让赵建功感到欣慰,这是来自“民间”对他书法水平的认可和褒奖,金杯银杯不如口碑。
  赵建功的书法成就,不是一朝一夕蹴就的,是集腋成裘、积沙成塔,耗费了铁棒磨成针的硬工夫修来的。
  赵建功为人处世比较低调,书法只是业余爱好,他不参加比赛,也无暇搞个展之类。我印象中,他最汪洋恣肆地一次书写,是在2003年的年终联欢会上。报社和兄弟单位共度佳节,其间有个节目,让赵建功悬空书法创作。我不记得他当时有没有喝酒,几个人把长卷宣纸两头托起,赵建功凝神定力,气运丹田,目不转睛,专心致志。他站在宣纸前,挥笔运斤,狂草一幅毛泽东的《沁园春·雪》:“北国风光,千里冰封,万里雪飘……”洋洋洒洒,如大江出峡,无可阻挡。诗意与笔意,相映成趣,完美统一。赢得满堂喝彩,掌声如雷。联欢会因为他酣畅淋漓的书法表演被推向了高潮。据我记忆,这是赵建功最具个性、血脉贲张的一次书法即兴创作。
  赵建功是个才气十足的人。他不像有些书家那样闻鸡起舞,沐手焚香,日日课帖,废寝忘食。他常常有感而发,即兴创作,在不经意间写出好作品,让人耳目一新。赵建功的书法兼容并蓄,多姿多采,以颜体入门,兼具二王、魏碑、汉隶、篆籀等多种笔意,书风沉稳、古朴、雄浑、厚重、典雅、大气。这得益于他对传统文化的精研细磨,尤其是对古人书法的潜心体会,管中窥豹,三昧在心。
  书法艺术,是折磨人的艺术。它跟你下的工夫大不大,不是正比关系,只跟你的悟性至关重要。下苦工夫是必然的,充其量只能让你把字写好;要想提高到书法艺术的高度,需要你的综合素养,最重要的是艺术感觉,即悟性。有些人练了一辈子书法,最终还在临摹阶段徘徊。入门容易出门难,独辟蹊径更是难上加难。汉字的奥妙就在于,它明白无误地在那里,笔画、笔顺、间架结构,谁也看得清,写出来却千差万别,高下立判。它体现了一个人的所有修为,包括经历、学养、为人、处世等等,正应了大道无垠的道理。
  作为语文报社的老领导,赵建功在职期间,曾主抓过报社的发行工作,经常车马劳顿、风餐露宿地奔赴在全国各地,使报纸的发行量达到了500多万份,这是他事业的又一高光时刻。第一个高光时刻,无疑是主编《中学生文学》。面对繁忙的工作,书法只能算余事,无法潜心和专心。再加上他的低调和谦和,其成就不被外人所知也属正常。也许正是这样的一个沉潜期,滋养了他今天顺势生长、如日中天的非凡气象。
  赵建功书法真正突飞猛进,被业界所认可,是退休后的这些年。特别是入住二独堂,书法成了他全身心经营的艺术,身上所具备的潜能逐渐地凸现出来。他一头扎进了五千年的传统历史文化当中,从甲骨文、大小篆、金文……开始研究汉字演变的来龙去脉,及其所蕴含的真谛。只有了解汉字本身,才能对其进行艺术地书写,这是真正地逐本溯源。同时,赵建功也对书法史进行了系统地梳理,厘清了每朝每代书法家之间的传承以及特色。
  赵建功的书法开始了新一轮的蜕变,融进了甲骨文和大小篆的精髓,作品柔中带刚,刚柔并济,雄浑古雅,穆如春风。难怪兴保铁路集团能够从众多书家高手中慧眼识珠,专顾他的作品。
  赵建功的书法逐渐被业界认可,江湖地位日隆。求字的人络绎不绝,蜂涌而至。有的认识,有的不认识,有的直接开口索要,有的通过朋友介绍,反正不管什么途径,只要有需求,赵建功最大可能地给予满足。尤其是对公益事业的支持不遗余力。
  书法江湖水很深,人多事杂,良莠不齐,真正能掀起浪花的少之又少。有些人自知异禀不足,混个脸熟,图个虚名。有些人是真心热爱,也有禀赋,并且从中获得乐趣。赵建功就属于后者。
  二独堂是赵建功的堂号,位于太原某小区。自然常有人会问及赵先生的堂号有何说法。赵建功呵呵一笑,作出这样的解释:“名曰二独堂,乃独立人格,独立精神是也。无论做事情,还是做学问,能坚守独立人格,保持独立精神,不赶时尚,不跟时风,不曲意附和,不刻意逢迎,是做人之本,做文之要。”他略作停顿后继续说:“庄子·天下篇曰:‘独与天地精神往来,而不敖倪于万物。’二独者,独往独来也。”道友终于明白其中之玄奥,颔首叹服,屈指高论。
  赵建功一直秉持独立人格和独立精神,尤其在书法创作上,不愧为当今书坛独往独来之大家也。


来源:山西晚报

□高海平


(责编:candy)


扫描二维码访问手机版扫描二维码访问手机版 山西新农村建设网微信公众号山西新农村建设网微信公众号
山西新闻报道集

全媒体矩阵

投稿热线:0351-4885129
投稿邮箱:sxxncw@163.com
官方微博:山西新农村建设网